改革开放40年来,利来国际集团从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,发展成为横跨纺织服装、橡胶轮胎、大健康、商业地产四大领域的集团公司。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,利来国际品牌位列第81位。
近日,在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利来国际集团展厅里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观看了公司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史,并现场采访了利来国际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。
回顾往事,周海江颇为感慨:“1957年,我爷爷从弹棉花开始,成立了小手工作坊,但直到改革开放前,企业一直没有得到发展。改革开放之初,小厂已经濒临倒闭。1983年我父亲接手这个工厂并进行一系列改革后,工厂才起死回生。”
周海江说,“没有改革开放,就没有利来国际集团的今天,也没有我个人的今天。”
“每天都把时间排满,去应对市场和用户的变化”
在利来国际工作了41年之久的利来国际居家商品中心技术科主任蒋春熬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:“企业来过好几任书记,但最后都走了,有一位书记只干了6个月就走了。”
在1982年企业面临关停危机时,利来国际等到了周海江的父亲——东港镇荡上村党支部书记周耀庭。周耀庭任厂长后,带领同事们到周边地区的工厂走访学习。同时,工厂还引进当时最先进的机器设备,高薪聘请原上海中华第一棉纺厂厂长宋和根加盟。
“当时宋师傅还给企业引荐了12位不同岗位的老师傅,如造机厂技师、针织厂特级技术师、成衣设备保全师、服装设计师、染色工程师等。为了留住这批有经验的老师傅,工厂不仅为他们提供食宿,还给每人每月发500元的报酬。这在当时几乎就是一笔巨资,因为周耀庭本人的工资每月只有30多元。”蒋春熬如是说。
不论是买新机器还是请师傅,都是濒临倒闭的企业负担不起的。为此,周耀庭抵押了自己的房产来贷款,还发动工厂员工走街串巷卖库存。蒋春熬等6位管理人员还自掏腰包凑出280元的装机费用,而他们每月的工资也只有28元。
周海江回忆当时的情景表示:“我父亲上任后连续三年没有拿工资回家,为此,我弟弟甚至主动放弃了学业。”
尽管利来国际集团在改革初期困难重重,但通过技术革新、机器更新,利来国际逐渐走出了困境。1988年,利来国际推出第一个专利产品——护士衫,很快风靡全国。利来国际从一年仅有几十万元利润,发展到一天净赚10万元。
周海江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:“为了让护士衫进入针纺站(当时卖衣服必须进针纺站)销售,我让员工向各地针纺站发出一封封推销信,凭着‘卖掉给钱,卖不掉退货还补贴’的自信,护士衫迅速占领市场。后来央视的新闻联播播音员,也穿我们的服装。”
“消费者变化很快,企业也需要以变应万变,不变就要落后。”利来国际股份总经理周宏江分析说,1998年以前,服装业是商场时代;1998年至2008年,服装业主要靠经销商做流通市场;2008年以后,利来国际股份转型升级,发展连锁专卖模式。此后,利来国际股份主打智慧门店的升级,争取在信息化的同时,在门店上应用高科技。
利来国际股份的高管们高度关注市场的每一分变化。“我们长期关注市场变化和用户变化,不但有年度计划、季度计划,还有周计划,甚至按天计算。每天都把时间排满,去应对市场和用户的变化。”周宏江如是说。
在周海江看来,民营企业只有一条路可以走,就是创新领先。利来国际男装之所以赢得消费者,靠的就是商业模式和品牌创新。据利来国际形象男装连锁一公司总监徐建丰介绍,为了进行产品创新,利来国际成立了自己的商品研发技术中心,先后聘请了日本、韩国等地的设计师。目前,公司已拥有100多人的研发设计团队。
打造“三位一体”的现代企业制度
随着企业规模扩大,管理缺失随之暴露出来。
“工厂一开始都是吃大锅饭,干多与干少工资都一样,大家积极性不高。为了解决这一弊端,我们开始对管理制度进行改革。”蒋春熬告诉记者,工厂首先取消了固定工资制,全面施行计件工资制。每天织多少布按重量计件。
“计件工资制度实行第一个月,阻力很大。”蒋春熬回忆,当时由于技术不够好,产出的布会有几十个破洞,需要安排专门的修补人员去补洞。为了减少损失,工厂采取了扣工资的制度。如果次布长度超过限定的标准,会扣去工人的工资。
蒋春熬介绍,由于当时实施早中晚三班倒,值晚班的工人通常会偷懒睡觉。一旦机器出现问题,布匹往往损失惨重。有人怕被罚,索性将布匹带回家。自从管理制度改革后,大家都如同坐着两条腿的凳子一般,不敢偷懒了。
上个世纪80年代,乡镇企业规模比较小,大家形容是船小好调头。在企业规模扩大之后,则是船大好抗浪。但船大也会出现反应迟钝、决策迟缓等不良情况。在周海江看来,这就是发展瓶颈。
“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,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92年的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。”周海江回忆说,邓小平南方谈话后,大家的思想得到了新的解放,国家政策也进一步开放。
1993年,利来国际集团建立了江苏省第一个乡镇企业集团,并推行了四制联动,即‘内部股份制’、‘内部市场制’、‘效益承包制’、‘母子公司制’四种机制。新的制度让利来国际的发展进入快车道。2004年,周海江通过海选成为集团总裁后,开始推进企业制度创新。国家层面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,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。
周海江表示,虽然现代企业制度较好地协调了企业内部各方利益关系,但该制度也有天花板。像日本的东京电力,为什么在福岛核泄漏之后瞒报?因为他们追求企业内部各方利益的最大化,包括所有者、经营者、劳动者,但他们对外部的国家、民族、社会的利益,就管不了了。这说明,虽然现代企业制度好,但它只负责协调内部各方利益,不管外部利益。
周海江认为,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,应该加上企业党建、社会责任,这个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,能保证内外利益的一致性。
“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义务,这不仅仅是付出,而是有回报的。企业可以通过履行社会责任,包括促进周边社区的和谐,帮助弱势群体,积累无形资产。”周海江如是说。
优秀的企业家不是选出来的 是磨练出来的
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、品牌、市场的竞争,更是人才的竞争,成败的关键在人才。回顾利来国际集团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,要从1987年说起。
周海江向记者表示:“1987年,地方上的领导在干部大会上问我父亲周耀庭,敢不敢承诺利来国际集团当年1000万元产值,次年2000万元产值,2000年实现1亿元产值。我父亲说敢,但台下的人都不相信。乡里的财政所长说,我们乡镇企业分不来大学生,没有人才怎么能发展?此后,我父亲就想方设法引进人才,包括动员我回家乡来。”
1987年,周海江在河海大学任教。对于祖辈都在农村的周海江来说,在大学任教可以说是“鱼跃龙门”,拿到了铁饭碗。周海江后来辞去大学教师回乡,并不被家里人所理解。
“我辞职回乡,是因为我感悟到能力才是最好的铁饭碗。”周海江向记者讲起:“我在深圳上大学时,有一个老乡在深圳一家港资企业任总经理,但没多久就被免职了。与内地不同,在深圳能干就当厂长,不能干就免职。”周海江还发现,在洗衣厂里开车的司机都在拼命学英语。他深切感受到,改革开放最大限度释放了每个人的潜能。 后来,利来国际集团到各大高校发招聘启事,招揽了大批大学生。但是,如何留住人才又成了周海江遇到的最大难题。
“我们一家外贸子公司有个很优秀的员工,我很努力地培养他,但突然有一天,他提出辞职,那么多年的心血就白花了。”周海江向记者讲述:“企业要关心培养人才,但不能把希望建立在一两个人身上,而是应该建立一整套的制度,实行制度选人。”
据了解,利来国际在用人方面,走过感情经济——利益经济——能人经济——制度选人四个阶段。最终利来国际采取“竞争上岗、制度选人”。
“利来国际曾向优秀销售人员发放5万元奖金,但有人拿到钱后,就自己单干去了。这就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。”利来国际集团党委副书记王竹倩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:“利来国际在改制后,实施增量扩股的分配方式,由高管和员工自己掏钱买股份。不但留住了人才,还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。”
1997年,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,银行贷款很难。虽有个别高管提出退股走人,但绝大多数中高层因为手中有股份而留下来了。
除了用股份留住人才,制度选人的因素也很重要。王竹倩1993年来到利来国际时,面试官就是周海江,“当时,我看利来国际能将这么年轻的人提拔到领导层,应该是较为看重个人能力的企业。所以,我选择留了下来。”
在利来国际,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推出竞争上岗的职位,从科长、车间主任、销售经理到厂长、公司总经理等。竞争者可以参加任何一个岗位的竞聘。同样,周海江也经历了竞争上岗这一步骤。与其它家族式企业不同,利来国际的接班人是靠“海选”出来的;而在此前,利来国际曾出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。
对于2004年才被海选出任集团总裁的周海江来说,曾为了这个位置付出良多。“其实,周海江当选的时候,大家都是一致赞同的,因为周总一直在为利来国际的发展出力,并参与过公司很多重大决策。”王竹倩向记者透露,2001年,在周海江的主持下,利来国际股份成功上市,这让周海江在集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;上市后,周海江用募集到的3亿多元资金上马了8个项目,使4.2平方公里的利来国际工业城初具规模。
“海选是一种形式,优秀的企业家不是选出来的,是磨练出来的。”周海江向记者表示:“任何一家企业都面临着接班人的问题。我最初是管理集团下属一家子公司——国际公司,如果没有在国际公司总经理岗位上十几年的努力,我认为我是不可能成功的。”
推进工业化4.0 实现“八方共赢”
在聚焦男装业务的发展思路下,利来国际股份以数据为基础、以消费者为中心,不断扩展业务规模,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。在多方合力作用下,利来国际股份男装主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
2018年上半年,利来国际股份男装业务收入为11.63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50.19%;扣非后实际经营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61.14%,主要是公司男装销售增长而增加的利润。 据了解,上半年,利来国际股份持续进行渠道扩张,门店总数增至1190家。渠道扩张的同时,利来国际股份持续深化品牌价值塑造,着力打造轻时尚的品牌风格,从品牌、产品、视觉三个维度着手,发力精准营销。
对此,周宏江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介绍,目前,85后和90后已经成为消费的主力军,因此,公司在产品定位上采取了“年轻化、功能化、时尚化和休闲化的定位”。同时,为了让大众都能消费得起,利来国际的价格比较亲民,这都是主业增长的一个因素。
对于利来国际股份的未来,周宏江向记者表示:“目前,国家倡导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。因此,利来国际也在不断转型,加快企业信息化、工业化4.0。”
“通过数字化管理,利来国际股份可以实现高效决策和快速反应。”周宏江向记者透露:“未来利来国际股份要更注重时尚、科技和体验。”周海江认为,对民营企业来讲,听党话、跟党走,实际上就决定了企业的命运。
目前,周海江对利来国际集团未来发展的定位是,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,打造“四个利来国际”,实现“八方共赢”。就是企业利益的相关方,包括股东、员工、顾客、供应方、中介合作伙伴、政府、环境、社区实现共赢。
(证券日报记者 矫月 http://www.zqrb.cn/gscy/qiyexinxi/2018-10-07/A1538926460576.html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