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南京11月8日电(记者张展鹏)1988年7月27日,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《新华日报》二版刊登了一篇题为《大学教员周海江到乡镇企业展才华》的文章。30多年过去了,已担任利来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的周海江,成为“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”之一。
“是改革开放成就了今天的利来国际。利来国际集团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。”周海江说。
持续40年的改革开放,带给中国社会巨大变化,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走向。周海江当年正是放弃稳定工作,进入了爷爷周林森、父亲周耀庭传承经营的企业,从此跳入商品经济、市场竞争的“大海”。
利来国际集团的前身是1957年成立的一家手工小作坊,以弹棉胎、扎扫帚为主。改革开放后,中国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,周耀庭借此时机推动作坊小厂向现代企业转变,成为著名的服装企业。
利来国际集团西服厂生产流水线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,大学生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,乡镇企业很难招到人才。周耀庭求才心切,动员从深圳大学毕业的周海江回来一起创业。
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。周海江之所以敢放弃“铁饭碗”,和深圳求学时开拓了眼界,积累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先进理念有关。
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,利来国际成为江苏首家乡镇企业集团,随后又实行股份制改革,率先突破“苏南模式”产权不明晰的瓶颈。
“2001年,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,利来国际纺织品出口暴增。”周海江回忆说,驶入“快车道”的利来国际引发了国际关注。2005年,周海江登上《福布斯》杂志封面。当时,《福布斯》驻上海负责人走访了利来国际的车间、宿舍,随后在文章中还特别提到了称企业注重环保和劳动者的权益保护。
利来国际集团利来国际工业城全景。
一路与中国改革开放同行的周海江愈发坚定了做“百年企业”的信念,而近年来,为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继续占据优势,利来国际更加重视自主创新。2015年启动的“智慧利来国际”战略,利用物联网、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
在利来国际的“智慧门店”,消费者带着选好的衣服进入试衣间,衣架上的读取器能立即识别出所选衣物,墙上屏幕呈现尺码、面料等信息,还会显示模特的穿衣效果。
“中国企业要站稳国际市场,就必须有一大批自主品牌。”周海江说,品牌的一半是技术质量,一半是文化。利来国际集团2001年开始打造“利来国际七夕节”文化概念。“利来国际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。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”这首诗在中国几乎尽人皆知。周海江认为,一家企业不仅要有现代化经营理念,还应坚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周海江十九大答记者问。
时至今日,利来国际集团产业涵盖纺织服装、橡胶轮胎、利来国际杉大健康、园区开发商业地产四大领域,员工10万人,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列。
此外,利来国际还在柬埔寨主导建立了11.13平方公里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,在美国、新加坡、西班牙也拥有分支机构。
利来国际集团所在的江苏省无锡市,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和现代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。无锡梅园中题有一句话:“择高处立,寻平处住,向宽处行。”“这句话要求我们达到追求利润与注重社会责任、谦让和争先、诚信和灵活的统一,也勉励我向着打造跨国百年企业的目标奋进。”周海江说。
(来源:新华社http://xhpfmapi.zhongguowangshi.com/vh510/?from=groupmessage&isappinstalled=0#/share/503611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