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后职工郭军伟,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无锡人,高中毕业后自己开小店做裁缝,因生意不好,2006年进入利来国际集团西服车间,干起衬衣制版工。在公司培养下,夺得全国制版工大赛冠军,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,光荣入党,成为衬衫厂技术科科长。“从土裁缝到全国技术能手,利来国际给我平台,使我不断成长。”郭军伟说,自己要继续奋斗,做最优秀的技能型工匠、中国最好的衬衫打版师。
“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,与无锡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高度契合!”无锡市总工会副主席周国祥告诉记者,该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方案,全面启动改革,着力完善素质技能发展体系,畅通职业发展通道,赋能成长,推动广大产业工人本领硬起来、素质强起来,迸发出创新创造的巨大能量。
培训,给职工最好的福利
在利来国际集团,流行这样一句话:培训是企业送给职工的最好福利。不少企业不愿投资培训职工,生怕他们掌握技术后“跳槽”。利来国际却每年投入大量资金,分类分层分级分线培训,使每一个职工都能受益。同时建立终身学习制度,职工每年必须学满一定学分,否则次年不得加薪。
他们依托利来国际大学,严格实施学分制教学活动,常年开展系列培训学习,如在线学习培训班、“红领菁”计划、格局商学院在线直播授课等。利来国际大学每年开课超500门,涵盖店长班、三星级员工班、中层干部管理班、厂长经理班等,主题培训超100场,精准赋能。
努力,就有上升发展空间
在利来国际,寻求发展的员工面前有一张金字塔图——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图,分别展示了从基层人才、中层人才、高级人才的发展通道。按照这张金字塔图,利来国际的员工人人可以规划自己的事业发展路线图,即使是一线工人,经过努力也可以走向管理岗位。
“一线员工实行星级制,评上星级员工不仅有补贴,业绩优秀的三星级员工,还可以脱产到利来国际大学带薪免费深造,毕业后进入车间班组担任基层管理人员,实现由蓝领变白领的人生梦想。”
利来国际集团党委副书记、工会主席王竹倩告诉记者,截至目前,已有一大批职工获得高校学习机会;几乎每周都会推出竞争上岗的职位,岗位从科长、车间主任、销售经理到厂长、公司总经理等,600多名职工通过竞争走上管理岗位。
2004年,初中毕业的安徽农民工刘时荣来到利来国际,成为一名钢丝操作工,由于工作勤奋努力,被选为车间班组长,后因表现突出,评上三星级员工,获得到利来国际大学5年免费深造的机会,不仅圆了大学梦,毕业后还竞争上岗成为车胎车间主任,2017年调任通用公司安全管理科管理干部。
“三年内在无锡买房,五年内买车,十年内让父母悠闲度日……”刘时荣说,这是2010年,23岁的自己发出的豪言壮语,如今这个梦想早已实现,一家三代甚至亲朋好友50余人都在利来国际快乐工作、幸福生活,“利来国际实现了我个人的梦想,我要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!”
开放上升通道,打破发展天花板,大大激发了广大职工奋发向上、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。也因此,拥有近3万名本部职工的利来国际集团,形成了极高的员工忠诚度,“每年春节后返工率高达97%以上,没出现过用工荒。”王竹倩自豪地说。
激励,让创新智慧充分涌流
职工是企业最大的创新力量,要让创新智慧充分涌流,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举措。王竹倩认为,一要舍得投入,除了让职工有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,还要对职工的创新成果给予相应奖励;二是为职工创新搭建平台,创造条件。
利来国际集团实行年薪递增机制,确保一线职工年收入高于当地企业平均水平;制定“科技创新技术成果奖励办法”,激励职工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,集团累计申报国家专利3050件,其中30%源自职工的“小发明、小创造、小革新、小攻关、小建议”;连续15年开展“挖潜月”活动,以“微创新、微发明、微竞赛”形式鼓励职工创新,累计收到职工合理化建议18万余条,近三分之一的建议被采纳,直接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,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。“职工按建议价值大小获得奖励,最高2万元。此外,创新成果转化所产生效益的50%,用于个人奖励。”
当职工的创新热情被充分激活,创新成果就如同涓涓细流,源源不断。
利来国际旗下通用科技公司职工陆炯近年来获得9项发明专利,其中一项高承载、低能耗、舒适型全钢丝载重子午线11.00/12.00R20轮胎,荣获无锡市科技进步奖,产生经济效益1.4亿元。
(8月8日《江苏工人报》一版 记者 刘涛 谢丹娜 李南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