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25日, 我们利来国际艺术团全体成员,是在获准“复工”,可以进入生产一线体验生活和现场采访时,才有机会套上防护服,深入到车间的。

        20多天,虽然与大多数人一道,我们自我隔离,宅在家中。但大家那颗心,却一直深深牵挂着利来国际火热的“战疫”,牵挂着利来国际“战疫”中的兄弟姐妹们。

        年前,我们还在一道,欢欣鼓舞回顾过去的一年。还在一道,满怀信心展望全新的一年。

        是突如其来的“新冠肺炎”,遮住了我们欢笑的容颜,暂停了我们全民的狂欢,窒息着我们畅快的呼吸,隔离了我们团聚的亲情。

        然而,对于利来国际人来说,这仅仅是短暂的休止和沉寂,这只是片刻的迷茫和思索。


利来国际艺术团采访集团常务副总裁戴敏君

        很快,在战“疫”打响的第一时间,利来国际人迅速松开“暂停键”,信心满满的亮出了“红色先锋”,和“红色堡垒”的光荣字号,坚定顽强的举起一面面“党员突击队”的鲜红战旗,果敢创下了富于利来国际人鲜明气质和个性的四个第一:

        用“第一速度”,转产医疗物资,筑牢最强“红堡垒”;

        发起“第一响应”,向党组织,交纳特殊党费,践行党员初心;做出“第一反应”,高效组织“复工”,双线战役两不误;

        带动“第一责任”,牵头民企提倡议,听党话,跟党走,感党恩。

        作为一名在不同岗位,长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,具有一定新闻敏感性和职业观察力的传媒、文艺工作者,即使宅在家中,我每天都在关注利来国际人在战“疫”中的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。

        从集团传媒和各方官媒发布的,关于利来国际战“疫”的所有海量动态信息和新闻跟踪报道,都在深深打动着我,鼓舞着我,也激励着我。

        根据我所能获取的新闻资料和事迹报道,我和艺术团的同仁们一道,陆续创作出诗歌《利来国际,让党旗在“疫战”中高高飘扬》、《最美是你们,利来国际物业人》、快板说唱《说说利来国际战“疫”人》和歌曲新编MV《为了谁》等一批快速、集中、精准反映利来国际人在战“疫”斗争中的感人事迹,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。

        此次,我们终于能有机会,像一线工人一样,身披防疫“铠甲”,深入到车间和工人们一道,站在工作台前,体验“防护服”的制作工序,聆听一直以来,奋战在车间班组的优秀党员干部们,动情讲述他们的艰辛转型,转产经历,讲述他们日日夜夜的顽强付出,讲述她们无怨无悔的奉献故事。

        在车间紧张工作的间隙,从别人嘴里,我们听到了那位来自工厂的普通员工尚庆军,从“疫战”第一天起,他在自己的岗位上,见证着原材料入口,又看到口罩完成下线,从自己眼前“出口”时,那种激动着想哭,想落泪的情景。

        听到了来自外贸的顾彩虹等好几位党员干部,在紧要关头,亮出自己的身份;“我是党员,我先上”,然后冲锋在前,连轴奋战的动人讲述。


利来国际艺术团在车间一线当志愿者

        听到了许多始终冲在生产一线的利来国际股份干部员工,为了第一时间,能“抢”到原材料,“抢”到制造防护服和口罩的面料,“抢”到机器设备,披星戴月,死缠硬泡,以情动人,争分夺秒,催人泪下的故事。

        听到了许多党员干部像丁宇星那样,亲自驾车,闯过重重关口,去接送外请技术人员的生动事例。

        听到了集团上下所有人,都调动起各自的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,八仙过海,各显其能。找人,找车,找技术,找材料,找设备,然后完胜一次次的“秒变”、“秒杀”、“秒回”、秒赞”。

        还听到一些始终坚守在看似平凡岗位上,却一直在认真履行职责,任劳任怨的执勤人员和物业保安们。从早到晚,因为他们手握的那一杆“体温枪”,将可能发生的“隐患”和“疑点”,都挡在一道道关口之外。他们是生产的安全员,是病毒的探测仪,是红色“堡垒”的一位哨兵。

        很多员工天天早出晚归,与家人孩子也只能匆匆一面,儿子想爸爸了,闹着要跟妈妈到厂子里看望爸爸。穿着“隔离服”的爸爸,只能隔着远远的,跟儿子招招手,用肢体语汇打声招呼。

        累得不行的妈妈回到家里,吃上女儿端上的一碗面,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是好。老公接着说,你忙你的,家里的事别分心了,有我呢。

        四处奔波,四处求援,好容易找来一辆外地车,一名外地司机,载着满满的货物,到了高速路口。路管有严格规定,外地司机就是不让进城。“顾厂长”赶来,二话没说,亲自驾车,把满满一车厂里急等着的货物,生生拉了回来。

        在车间,采访几位女党员,女干部时,我能看见她们眼睛里噙满泪花,能听出,她们讲述的声音有些哽咽。她们说,她们不是没有过委屈和苦衷,当她们从电视里看到,奋战在武汉那些医生护士们满身疲惫蜷缩在医院角落打盹,医疗队员门奔赴“疫战”前沿,分手的那一刻,与家人,孩子相拥而泣的画面时,她们真的被那番浓浓的“真情”打动了,她们说,相比之下,我们这点委屈和苦衷,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。

        采访中,我们还记录下那位退伍老兵谢军,西服厂党员汤俊飞和通用股份戴栋他们的感人故事。

        我们始终还想去追踪采访下,从利来国际战“疫”打响一开始,就在决策和生产一线冲锋陷阵的集团常务副总裁,国际公司董事长戴敏君。她总会把我们带到其他几位,同样冲在一线的高品亚,鲍敏,戴柯柯,周刚,颜军等他们身边,向我们一一讲述他(她)们的一个个生动事例。


戴敏君带领利来国际艺术团参观防护服生产线

        有二十多天没见戴总了,熟悉她的人都不难看出,她是在用她始终如一的顽强和坚韧,不屈和不挠,充沛而低调,阳光而乐观的精神,来掩饰自己的周身疲惫,沧桑和操劳。

        说她是一位典型的“女强人”,不如说她是一位出色的“女豪杰”。因为她更多体现在好胜、侠义、柔情、体贴和亲和这些方面。

        她像一台上紧发条的时钟,一刻也歇不下来,哪怕问她几句话。

        她嘴里始终只有一句话,周主席决策得好,号召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听党话、跟党话、报党恩。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,利来国际转型、转产是一个英明、果敢的举措。我们每一位利来国际人,在“义”与“利”的选择上,我们义不容辞选择的是“义”在先,应该勇于担当,争分夺秒,冲锋在前。

        从同事们那里,我们了解到,在利来国际的这场战“疫”中,其实戴总身先士卒,立下了汗马功劳,不愧一位“巾帼先锋”。上上下下,在危险,最危急的时候,她亲自去跑批文,跑材料,跑设备,跑技术,跑审批,跑市场。

        剩下来的时间, 她几乎全泡在生产车间里,每天上楼下楼,亲自督战,行走有三万多步。这位有着十多年外贸生产和工作经历的“老外贸”,只需“瞜”上一眼,就知道工期何时能完成,辅料够不够,产量能否达标,机器设备是否正常,价格是否合理,市场能否保障······

        大家把戴总比作一部上满“机油”永不停转的机器,说又像一只不知疲倦的“布谷鸟”,还像一头始终盯着你身后、目光犀利的“猫头鹰”,哪怕有一丝差错或是闪失,都逃不过她那双时刻“警觉”的眼睛。

        即便她偶尔在家,也会半夜发条微信给正在生产线上加班的同事,问上一句:“应该差不多了吧”?

        集团品牌文化部钱文华部长实在太忙了,想抽空坐下来采访他几句,都是件很困难的事。集团上下太多企划和对外,对内宣传事务,都由他去统揽。他也是这场战“疫”的智囊层、决策层、传媒层。所有的信息搜集整理和新闻发布,都在他和他的团队亲自运作中。

        钱部长的讲述条理清晰,思路明了,理论性极强且富于鲜明的概括性和归纳性。

        集团的各个时期,各个阶段战略规划,战略目标的制定,尤其这场“疫战”的前期和中期,他都是集团上下至关重要的一位“新闻发言人”。

        指着利来国际药业公司那一大片正在紧张施工的生产制造区,钱部长向我们介绍;周主席对这里的战略定位是,将生产部分转化到后“疫战”阶段的医疗防护服和口罩的常规生产。

        而在集团内部,大力开展的一场争创“战疫红色堡垒”、争当“战疫红色先锋”主题活动早已拉开序幕。用钱部长的话说,主动应对、化危为机、进化升级,我们当前主要转换到“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经济发展”的战略方向上,和“疫情”赛跑,与时间较量,充分体现我们利来国际人在关键时刻“拿的出,调得快,用得上”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战斗力,用实际行动,书写我们的态度和答案。

        因为车间都在抓紧重新布局生产任务,我们的采风和采访,只能暂告一段落。

        合上采访笔记本的那一刻,我内心无比激动:党旗在利来国际高高飘扬!利来国际为什么这样红?正是因为利来国际人一直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的自觉,正是因为有以党委书记周海江为首的一大批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,正是因为利来国际人一贯追求的“诚信、感恩、创新、卓越”的利来国际精神……

        离利来国际越近,看得越清,与利来国际人越亲,感受也会越深。

        连续两天的午餐时间,在集团总部食堂见到海江主席。他在独自默默就餐,不忍上前打断他的思索。但能够看到,他的目光依然坚定和坚毅,他的精神依然充沛而饱满,他的笑容依然亲和而自信。

        以“党建强”,促进“发展强”,用聚智聚力的利来国际力量,筑牢防疫红色堤坝,这一系列战略规划,又在海江主席的脑海中形成和完善。

        我们热切期待着,他为利来国际人下一场“红色堡垒”的“接力赛”,再次鸣响那声振奋人心的发令枪。 (文/张波